天博“88后”学霸5年打造仓储机器人独角兽大疆创始股东任顾问走读深圳新产线

 公司新闻     |      2023-03-19 22:30:27    |      小编

  天博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新总部紧邻宝安国际机场,近到坐在会议室也能听到些许飞机起降的声音。从这里出发前往其东莞沙田镇的新工厂,车程不到1个小时。

  与一般的工厂不同,海柔创新的工厂非常高,十几米高的厂房中,约10米高的货架高耸林立。通过扫描地面及货架上的二维码,可10米升降的物流机器人快速滑动到指定位置,自动伸出“手臂”取下硕大的料箱放置在架子上,之后移动到下一目的地取箱,一次最多可搬运8个箱子。

  2019年至今,海柔创新已经在东莞换了三个工厂,面积从2000扩大到1.8万平方米的同时,进行了三次智慧化升级,交付能力大大提升,公司在全球落地的项目已超500个。越来越多的海柔产品应用于第三方物流、鞋服、医药、零售、电商、电力、3C制造等行业,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到人”的转变,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提升存储密度、拣选效率。

  海柔创新由三位“88后”青年创立于2016年底,出生于1988年的创始人兼CEO陈宇奇与联合创始人兼CTO徐圣东都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硕士,与联合创始人房冰先后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人才等优势,海柔创新5年即长成“独角兽”,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综合服务和运营能力,拥有全球知识产权1100余件。

  房冰近日告诉记者:“我们2020年的营收实现了大概10倍的增长,2021年增长5倍左右,预计今年还将实现数倍的增长。目前海柔创新在海外业务的占比达到30%,未来还要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计划2022年海外业务占比提高至50%。”

  在创办海柔创新之前,陈宇奇2014年创立香港普格精密系统公司,公司主打的光通信领域电压控制模块是他2012年本科毕业设计的项目。

  他和团队花费两三年时间,研究清楚了产品背后的数学控制模型,针对性地设计了控制算法,将原来需要用硬件做的东西用软件来实现,从而研发出全球体积最小且性能领先的偏压控制器(Bias Controller),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贝尔实验室、华为等。

  “90后”房冰正是在这个项目中与陈宇奇熟识,并一起开启了二次创业。回顾起这段往事,房冰说:“我们从一开始做产品时,就希望做原创的,不希望去模仿别人的东西,要做就做到最好。第二次创业时,我们也希望挑选一个适合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在香港期间,陈宇奇、徐圣东、房冰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创新创始股东李泽湘结识。李泽湘了解了几个人的专业背景后,建议他们考虑机器与自动化领域。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走出校门不久,兴致勃勃希望能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用自己的产品帮助更多的人。

  2014 年,李泽湘发起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同时配套了一支孵化基金。陈宇奇2015年在筹备机器人创业项目时,就拿到了李泽湘参与发起的XBOTPARK基金的种子轮投资。这个项目就是海柔创新的前身。

  2016年,陈宇奇与徐圣东、房冰一同创立了海柔创新,李泽湘担任公司首席顾问。截至2021年8月,诞生于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 60 多个科技公司中,15%已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海柔创新正是其中之一。

  谈及为何选择TO B的物流仓储机器人领域,房冰说:“2015年时,我们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许多岗位上的年轻劳动力未来可能更加紧缺,照顾老年人的劳动力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希望用技术来帮助缓解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创业方向的主要出发点。”

  据房冰介绍,创始团队考察了医疗机器人等多个方向后,锁定在物流自动化领域,用两三个月时间集中调研30多个仓库,看到仓库还在靠人工拣选和搬运货物时,确信柔性料箱搬运机器人有价值,于是选择进入该领域。

  徐圣东也曾表示:“我们认为机器人在仓库这一块能够创造价值,有商业化前景。仓库属于结构化的环境,比较静态,机器人技术相对更容易落地。技术和商业都行得通,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走进海柔创新总部,记者没有看到充满科技感的展厅,而是看到一个朴实的物流机器人“博物馆”,陈列着不同阶段的机器人产品。

  海柔团队从2015年开始正式研发仓储机器人,2016年3月完成开发和测试的库宝HAIPICK A1木板车是第一款“货箱到人”机器人。货箱也叫料箱,是物流中常见的容器,不同批次、规格的商品被装在塑料或纸质货箱里,再放置在货架中。基于海柔创新的解决方案,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精确地将货箱从货架搬到打包发货区,仓库员工只需要在工作站从货箱中拣选需要的货物,大大节省人力,而且可充分利用仓库高层的空间。

  从这款不到一人高、如今看有些粗糙的产品起步,海柔创新的产品每年都在迭代,2017年首创夹抱式单料箱机器人,2018年发布最高取货高度3.1米的多层料箱搬运机器人,机器人单机可存储、搬运的货箱越来越多,单个料箱的承重提升,最高取货高度也提升至10米,既大大提升了仓库的存储密度,也提高了货物的搬运效率。

  硬科技“独角兽”往往经过数年的“蛰伏”。徐圣东曾表示:“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想做现在这种形态的机器人,只是当时受限于组织能力、技术成熟度等各种因素,所以未能实现。我们经历了三个版本的迭代,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但实际上我们花了4年时间才线年,海柔创新落地了第一个商业化项目,客户是百世物流。2019年以来,海柔创新又拿下了顺丰供应链、飞利浦、利丰、安踏、波司登、国药集团等大单,涉及多个领域,全球落地项目超500个。

  2021年下半年,利丰供应链选择与海柔创新合作的首个智慧仓储物流中心落地深圳前海。该中心运行半年多后,利丰供应链总经理王文栋评价说:“

  通过海柔创新的ACR(Autonomous Case-Handling Robot,箱式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TO B业务提升了2.9倍拣选效率,TO C的电商业务提升了2倍拣选效率。同时仓库的储存密度,提升了30%左右。这个结果对我们帮助是非常大的。”

  通过使用ACR物流机器人,可大大提升仓库的存储密度、货物的搬运效率。图片来源:海柔创新。

  ACR是海柔创新创造的新路径,主打货箱到人模式,与以往物流业主流的技术路线——潜伏式移动机器人“货架到人”的逻辑不同。

  ACR机器人的操作单元小、命中率更高,相对适用于货物体积小、批量小、具有多元SKU的行业,而且设备投放时,也只要求地面平整和无线网环境,对环境要求低,投入成本不高,交付周期往往在一个月内。此外,还可根据业务变化灵活改造扩张,极大地降低了仓储自动化改造的成本和难度。

  2021年,陈宇奇曾表示,与创业之初相比,“没变的看法是,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机器人技术提高社会效率,推动整个社会向前。

  变化的是,原来认为仓储机器人是一种产品,现在发现仓储机器人实际上是实现一种场景,在这个场景下来帮助客户最优(低成本、高效率、高柔性、高稳定性)地解决问题。“在陈宇奇看来,目前仓储自动化渗透率仅为1%,大量仓库仍以人工作业为主,而人口红利渐退、人力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海柔创新希望利用机器人技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为客户、行业、社会创造价值。

  2021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工作、生活,海柔创新却连续获得C轮、D轮两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

  C轮融资由五源资本领投,红杉中国、源码资本、VMS鼎珮集团、华登国际、势能资本跟投。D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源码资本、联想之星、零一创投跟投。

  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表示:“海柔团队定义了料箱机器人这个品类,在物流行业客户中打了不少标杆案例。料箱机器人品类定位准确的把握了仓储物流操作的颗粒度变小的趋势,客户拣选需求增加,货流形态也逐渐从托盘向料箱式演变。”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表示:“陈宇奇是个‘一根筋’,死磕到底的人,他花了整整4年时间打磨产品,做到真正好用。陈宇奇对客户特别好,不管多难交付的项目,他都严格把控,做到100%交付,没有一个项目烂尾。”

  在2020年营收增长约10倍的基础上,海柔创新2021年又实现了5倍左右的增长。

  “前几年‘机器换人’的需求有但不是非常迫切,但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人的不确定性。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城市,疫情过后,愿意到工厂工作的人大大减少,企业经常面临招不够人的情况。”房冰分析说,尽管一些企业因受到疫情影响收入减少,天博不愿在自动化方面投入资金,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期望通过使用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21年末,海柔创新又接连入选胡润研究院和36氪研究院发布的独角兽榜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2016年曾在深圳指出:“深圳的大疆等一批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公司,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成立于2016年的海柔创新也是一个“原生”全球化企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1600多位人才,其全球团队还在继续扩充招募中。值得关注的是,海柔创新实现了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覆盖,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实现全球专利布局,拥有全球知识产权1100余件。

  图片说明:海柔创新2020年的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量在深圳排名第八。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

  “海外市场的扩张和本地化将会是未来海柔创新的大方向。”陈宇奇曾表示,随着现代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全球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感知到仓储作为供应链中资源提供者的重要性。

  房冰说,海柔创新整体的技术储备相对领先,在海内外布局的大量知识产权已构筑较大壁垒,且软件已经非常标准,交付效率高。此外,海柔创新在服务全球500多个项目的过程中对客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客户,甚至能够反向为中小企业赋能。

  房冰告诉记者,目前海柔创新的海外业务占比已提升至30%,未来还要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未来,海柔创新还将探索智慧物流在更多行业的智能化物流落地方案,让物流机器人服务更多仓库、工厂。

  相关报道:1、新能源汽车巨头何以崛起?新春探营比亚迪电池“核心工厂”走读深圳新产线成设备自研,荣耀Magic4系列产线首次对外开放走读深圳新产线、中集“小巨人”让机器人“眼”明“脑”快,工业制造更简单走读深圳新产线